三年の忆

command_block

2020-07-27 18:48:12

Personal

只是记录罢了。 谢谢各位的祝福 w 如果您是 $\rm OIer$ ,请您理解这些碎碎念和无谓的感伤。 如果您是文化课同学,请您宽容这些 $\rm OI$ 相关的部分,它们不会影响阅读。 # 回忆的回忆 引用了很多之前写过的文字,毕竟彼时的心境是无法重逢的。 为了真实,货是按照时间顺序排的,前面的可能有点simple,各位大佬耐心看下去。不过真的有人在会意这些东西吗…… 有一点小小的改动,不过基本都保持了原貌。 - **2018-2019跨年之夜** 好久没写说说了? 2018,不知不觉又过了一年。 国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了,各种信息流纷纷出现,其表现之一就是对节日的漠视。 春晚的式微,已经是一个很老的话题了。 但是回想起你小时候回乡下,看到一个时聚时散的大家庭重新集合,看到老一辈人的笑容,最后所有人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对着在现在来看屏幕小得可怜的电视看春晚,为时间欢呼,点起鞭炮庆祝这个时刻的时候,还是有温馨存于心底的吧。 这是传统的一部分,也是正在消逝的一部分。 又或者你在补习班以及各种手机,节目,短视频,游戏,吃吃喝喝以及宅之中过了一个年,天气回暖后,你发现几乎什么都不记得了。 看着时间被一点点割裂成碎片,从手中滑出去。仿佛是轨道上的列车,前行的风景无论惊艳还是平凡,都注定只有一瞥留在记忆中?这列看不到终点的列车的意义何在? 脱离过去引力,只需要心理第一加速度。当你在繁忙中忘记了太多,你既会发现真的回不去了。 时间是个复杂的东西。 元旦也是跨年嘛,生活要有仪式感。 所以写写总结,别让自己忘了。 年初,初一上学期啊,拼了老命想在高手如云的南外争得一席之地,还是一百吧,挂在两位数的边缘。逐渐习惯了新定位。 放假了,托南外的福,去考了GDKOI,看到了大佬,看到了难得无法想象的题目。觉得信息学的信心有点小崩塌,彷徨了几天,从此看见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此前搞的信息学,只是基本论而已……彷徨背面是对未知的恐惧,也是机遇。 真正的过年啦,出去旅游了一番,感觉心静下来,才有别样风景。虽然永不停下探索的脚步,但是也要留心观察即将错过的心绪。 然后又回到生活中来,如果你觉得几天过得如梦似幻,那么说明错过的太多。 七下感觉是分水岭,所谓的高原期吧。 回到了学校当然讲考试啊,我是有点现实主义的。 第一次月考前,学习模式在信息学和文化课之间徘徊,最后找个借口翘掉了考试,我也明白跌出两位数的风险很大。 市选考的不错,获得了省赛机会。 省赛又只是拿了签到分。感觉是去垫名额的。 回来搞文化课。期中考又挫了。 会想起绿检模拟测让我过了一把前十的瘾,但是在正式考试中心态不正马上跌落了,也算是警钟吧。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看似和分数功利直接相关,其实也是人生中种种问题的缩影。 期末考临考前,林老师对于历史作业的一句“你已经把老师的作用降到最低了”如醍醐灌顶,想来并不需要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展现自己思路之宽广,作业问题没有借口,只是自己菜。 把握压力,是个重要的事,顺其自然还是人的因素第一?看压力。 期末考又创新低。感觉自己很努力了,没有结果。 暑假都在集训,太快了。 开学,6班上演了局势大反转。 我也借东风上分吧,到了前50。 继续上分,到了前20。感觉自己运气真的很好了。突然间对于排名没什么感觉了,两位数都一样吧。 各种活动轰轰烈烈,我们只是躲在机房。 以上只是废话吧。你们也知道: 我开始忘却,忘记了谈笑的内容,忘记了曾经所关注的事,好吧,脚步太快了点。 毕竟刚才我还对着题,满脑子都是期望概率的转移方程。能找回什么呢。 我写了这么多,总觉到了些啥,想用文字做张网把错过的捞回来。 我也跑了1000米啊,知道了身体是不会骗人的,咬牙才能跨过那条终点线。 我也做了班徽啊。 我还认识了一堆大佬啊。 我还为表演与看表演的同学保管了东西啊。 我也做了 AI 啊。 我也写了小说啊。 我也考过了试,为了一行数字哭了几回,笑了几回。 我也学了地形制作啊。 我也在 OI 路上行走了不知长度的一段吧。 我也…… 我也陪着大家谈笑风生又一年。 自己在自己心中没有存在感。 走心面对吧,反正都将是回忆的,只希望新的一年里不要错过太多。 文章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读者的认同,经验是否有相同的部分呢? 书就是作者回忆的投影而已。 - **八下的终结** 我和亿万万生灵一起,正踏在前进的时间轴上。 不知如何解释时间,熵在增加,光锥在扩散,又或者是概率波在等待着目光。我不知道答案。 庄周梦蝶,何处是真实?没有人找到合理的解释,但是,答案或许没那么重要。 时间再往前一小步,就到团聚的日子了。 在日以继夜的学习拼搏中,这甚至不能称之为开学。只能姑且认为是开始吧。 几个小时前占满我脑海的,同样是期望概率的方程(与过去不同的是,多出了一个数字叫998244353) 罗素说,知识总将他引向云霄,我也透过知识之窗看到了无数奇丽之景。 这些景色不尽相同,信息的棱角分明和文学的柔和深邃,一如大漠烽烟和小桥流水之间的区别,但是其中蕴含的美是相似的。 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一件事,信息学上叫数据的获取,文学上叫看见。 单凭一双眼无法做到看见,还需要一颗真心,否则眼前就只是浮光掠影而已。 这看见,并不平和。 有时若电光火石,思绪被裹挟在狂风骤雨中左右浮沉,越过波涛起伏的数据之海。虽然形体被固定在书页(抑或屏幕)前,思绪也可以穿行如一瞬千里,照亮未知的黑暗。 有时则清晰得有些残酷,要让每个凡人一次次在现实中冲击,由意志带领着,越过物质,方能看见。 更多的时候,则是身心同时的考验。 看见了很多,偶尔站在某个角度上,会突然感觉世界单调的可怕,似乎只剩了黑白两色(严格来讲,其实也是同一种颜色),宇宙突然变得不可思议的狭小,小得再也不能包含现实之外的东西,星系只不过是大小不同的复制品,而自己的灵魂更加渺小而孤独。 但是只要让目光收回到身边,还是能发现许多跳脱在单调以外的事。 想起了外婆可口的饭菜,每次一家人围坐享用,都会尝到幸福。 想起了知识之外的未知,真应该感谢未知的黑暗,正是它们给予我前行的动力。 想起了往年和大家的欢笑,如此简单,又如此鲜明,如此之近,似乎伸手就可以触摸到温度。 高处不胜寒,这个世界没有被感受(或者说塌缩?)的大部分,看起来永远是相同而单调的。 正如小王子在那个午后踏入玫瑰园,才知道自己拥有宇宙中独一无二的一朵。 我看见,大家也一起看见,我想也没必要把回忆串起来一件件去计数了。 有过成功,也有过挫败。 pku一场的运气爆棚之前,曾有过省选四小时死磕一题,全盘崩溃的自闭。 为自己的分数插上想象的翅膀,却总会被铃声拉出梦境,醒来发现自己还脚踏实地走在泥泞的山路上。 CF上一场rk1硬生生FST到了rk1000,孤守蓝名的无奈。 总还有很多支撑着我向前,梦想,也一天天的近了。 也有一些没那么尖锐的细节。 校车回家的路上,在大桥上遥望最后一抹夕阳,最后在座位上扶着窗边疲惫地睡去。 生日那天,整个宿舍熄灯埋伏在床下,预备着惊喜,最终还是露了馅。 下笔时根本记不起,那张物理绿色调查问卷,是我们整个班级做为集体一同做的最后一份卷子。 大多数回忆,最终还是赋予遗忘的流水,变成了从指尖滑过的时间碎片。 今天偷得半日清闲,把存在备忘录里的文章重新看了一遍,才发现过去的自己弥足珍贵。 或许这段文字除了一些空泛的抒情之外,没有别的东西,但这正是认识灵魂的一种方式。回首望去,留下些许温馨,留下些许启示。 (感觉比元旦的感受浅了好多,没办法,这东西不能强求) 希望这篇小文能让看到这里的你,获得一些有别于狭义学习的感受。 希望几天后大家新的遇见,更加精彩。 也希望,新学期,别来无恙。 ------------ - **2019-2020跨年之夜** 2019年度总结: 这个拉格朗日反演终于学会了,虽然没写代码,但还是感觉excited! 2019年度遗憾: 这个扩展拉格朗日反演怎么全网无资料啊,学了一年都没学会。 以上,纯属娱乐。/fad 即将进入文化课模式…… ------------ - **中考百日誓师** (中考延期通知前) 本人郑重承诺,将 OI 作为文化课之外的所有精神 relax 本约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至中考最后一张卷收取为止,可视情况无限期延长,任意复现。 如果背盟一次,则 FST 一题。 以上。 ------------ - **初三下,第二次网测** 老聂讲到《醉翁亭记》的时候,曾经有这样的笑谈: “这些文人啊,都是,有了啥不顺心的,受了磨折,才能写出传世的文章。平常一帆风顺,就老老实实待着,遇到了风浪,才写一篇释怀。你看隔壁苏轼啊,范仲淹啊,韩愈啊,无不如此……” 正因为这件事吧,今天的日子虽然不是很整,但是也有写点东西的必要。 之前在空间瞎吹的东西,无非是做个检查点罢了,只求在若干年后看来不是空荡荡一片,实际上都没什么深刻意义。 在南外的历史上,这样的网测断崖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这次疫情和大网课教学也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一个学生同时面对 OI 和文化课的顶端压力同样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至少身披光荣的开拓者们,并没有尝试过这样的策略,也没有历经这样不乐观的政策。 这断崖很陡,距离上一次成体系的大考,只有 20 余天。 这断崖很高,可能穷尽许多人的初三都无法翻越。 从侧面看来,似乎一切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没有什么变化会猝然而至,特别是在学习中。 当我像千千万万同学那样,仰望年轻的神迹,我便又一次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和担当。这火,是他们点燃,是他们令其光耀,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让这新生的火席卷整片佛山大地。 我所看见,在许多新生的理解中 : 轰轰烈烈,谓之神。 这是一种令人无限向往,而又不可触及的境界。 我更想说,在命运浪潮的起伏之上 : 望尽繁华,谓之神。 先有“繁华”,触及向往的高度,一次次与过去立下誓言的自己击掌,笑叹沿途风光旖旎,青春正好。 再有“望”,人的视野必然远远达到其能力范围之外,看见机遇,看见漏洞,看见空间,看见新的成长。其中知识范围之外,余下未知的广袤,是所有人包括观者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否则正如傅雷所说,凡夫俗子才会把生活过得像死水一样平静。 终有“尽”,在倾尽全力地拼搏,或哭或笑地终结一次次考试之后,才会看淡这起起伏伏。言有尽,而意无穷。最终坐稳在前十,和第一次来到前十,心境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一点上我没什么话语权。 神迹,都是真实而充满血泪的。 回想去年送考之时所写的讲稿,我只笑自己无知,唯有一句“最炽热的锻炼是在初三”仍然记忆犹新。如今亲身经历才相信,初三能令人从心底里焕发出拼搏的光。 比起亲手抚摸一块块闪光的奖牌,我更愿意俯下身亲吻无数人踏过的棕色跑道,这是荣光开始的地方,也是多少灵魂的奋进之地。 可能有人认为,“尽”代表着不断打磨,精益求精,或者通俗地讲,“追求满分”。 我认同这个观点,但同时也要指出,“满分”,并非这样肤浅。 观察每次考试的榜单,总有很多人高居榜首,达到了极限的成绩,但是这之中所有人都达到“满分”的境界了吗?不见得。 “满分”并不代表着非人的细致,也不是代表着阅题无数,而是代表着满分的断言。 对于一张卷子,如果能在处处都非常清晰地得到思路,非常清晰地给出答案,非常清晰地认定完美,最终非常清晰而又无可辩驳地获得这份荣耀,才是真正的满分。 如果能客观而有底气地断言满分,才是满分。 这不是在一次考试中偶然取得,而是千千万万次的磨砺之后的自信。 或许你会说,这样的“满分”似乎更接近“轰轰烈烈”,而非“望尽繁华”。 我会告诉你,英雄也是平凡的,无人达到真正满分的境界,所有高手都不敢轻易下这个断言。 而所有人都在追求满分的路上。 止于至善,止于满分。 而“尽”,只不过是在学习的中途,吁叹一声 : 青春易逝,而我无悔。 谨以这些文字,作为一直以来对为我担忧的父母,老师和伴我成长的同学们的回答。 对于那些发自心底日夜奋斗在书桌前的同学,我致以崇高的敬意。 对于那些迷茫而低头思索的同学,我吹响冲锋的号角。 愿你们越过轰轰烈烈,终将望尽繁华! 我也把这些文字送给最可爱,最强的七班。 薪火相传,荣耀必将再临,挑战当前,方铸全新神话! 还有89天,乾坤未定,一切都正在生长。 我将归来,万马千军。2020,中考必胜! > **后记** : 第一次网测之前,同学们已经开始了线上的第一轮复习,而我选择延长寒假停课训练,在ZR模拟赛中屡遭挫败。 > 回到课堂 5 天后,迎来了第一次网测,获得了梦幻般的成绩 : 年级第 6。这只比个人巅峰低了一名。 > 20 多天后,毫无预感地迎来了二测大断崖,每一科都铁板钉钉地遭遇了近乎最差的情况。 ------------ - **夜,中考倒计时将步入个位** 与文字阔别已久,不觉间繁华飘散,还待漫寻俯身片片重拾,这光阴却并非双手所能挽留。 屏幕微亮盛放着断章,目光则穿云望月,追寻那尚未散落之物。彼时灯下将词句琢磨的心潮澎湃,似留映在月,缕缕飘飞栖在指尖,化成流入血液中的一丝暖意。 肩负未来与过去相见,不是一场闲适的对话,而是在互相发现之后,悄然相拥相契,却不取记忆影像的形体。 补缀,完整,三年中最后的浪漫自醉,已近尾声。屏幕暗下去的刹那间,突然涌上一抹孤独。茫然,空灵,带有几分不舍。 往日孤独来时,是单调的黑幕,可以感知整个宇宙环绕着自己,却失去了颜色。我总是小声告诉自己,幕后未知的瑰丽仍静待探寻,于是忘却了孤独。 此时偶然正视孤独本身,才初见个中滋味。 # 现在想说的话 - **焰** > 反应条件 : 初三,和一个梦想。 > 你能透过眼眸望见,火焰在每个人的心中升腾,燃烧。 > 昂首直面命运,纵万年冰霜,不羁的心,从未熄灭。 每一个夜晚,当课室或机房的空气沉寂在思索中,每个人的意念却在知识中穿行激荡。 那是火热的岁月,将梦擦亮的岁月。 在遥远的记忆中,我曾经问过第一个小学班主任 : 六年,很长吗? 她笑笑回答说,六年很短,来不及遇见又要分别,你长大后就会懂的。 我当时漠然地点点头,记下了这一点。我没想到这会在记忆中留存六年,甚至十年。 后来升上 $\rm NF$ 后,我没再问,因为我懂得了,三年也会很短,但愿刚好来得及遇见所有的一切。 我,曾独自漫步,且行且歌,不知道路向何方延伸。 我也曾手执画笔描绘天真的幻想,也因轻狂不专而与艺术暂别。 我曾经认为,这离别之后,一张怪异的数学卷子,领着我走进机房,只是巧合。回首,却发现早有必然围绕在侧。 那年,我和身边千百学子一样,与 $\rm OI$ 初见。 希望一点一滴,渐渐地融汇成信念。梦,不是觉醒,找不到开始的时刻,但的确在彼处生发,成长。 从初一到初三上学期,始于年级 $100$ 名,冲向年级 $50$ 名,冲向年级 $20$ 名,再冲向年级前 $10$ 名。 始于普及一等,冲向 $\rm GDKOI$ ,跌倒。冲向省一,冲向 $\rm WC$ 和省选,跌倒。再冲向 $\rm PKUSC$ ,冲向 $CSP$。 初三下学期,两者以一种始料未及的方式交织和演绎。 网课断崖,省选延期,咬牙定下了历史最长的停课集训。 坚持跑了两个月的河堤,只为体育中考最后 $200$ 米鼓声中的痛快冲刺。 省选离场,回想写挂了的 $\rm D1T1$ ,进队无望。 下午,我又坐在了课室中。初三余额,仅剩一个月。 其实,我可以选择继续沉浸在 $\rm OI$ 的世界里,将集训直接推至中考前几天,然后直接奔赴更远处的高中生活。 但是,这相当于草草给这三年画上一个不完整的句号。梦在燃烧,但会在沉寂中熄灭。 正高三的学长 $\rm sc$ 曾经和我说,初三的备考经历是来之不易的,对于奋斗,要懂得感谢,懂得珍惜。 我其实已经部分违背了这句话,但我还是坚持要把自己接下来的初三走完。 网测的排名,定格在 $37$ ,最后的分班,也恰好只有 $37$ 人。这似乎在宣告,我已然误期,只是跟随着尽量把大家该走的路,走完罢了。 照例,周日测了两科。这次是化学和数学。化学,未达平均分。 我仔细看过卷子之后,发现粗心的错误不少,但都恰到好处,落在自己感到模糊的区域。 $5$ 天后,便是三模。如果我挂了这次传为 “校内送分场” 的 Round ,我该何去何从? 我没有想太多,只是平静地答完了七科卷子。 政治大题挂得一塌糊涂,英语作文夹缠不清,惨遭 $-3.5$,两科基本倒数。我开始担心能否过高中正取线,担心自己是否会拉低这个传说班级的最低分。 随后五科发下,语数历稳住了,两个小理只扣一分,最终获得了年级第 $14$ 名。 我并没有高兴起来,而是感到了危险逼近 : 刚回城就送一个礼包,这和网课一测太像了。 但是我可以改变的是,接下来 $20$ 天的努力。 得知了打进省队的消息,没有激起一丝波澜,每天还是照常运转。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我只是一个莫名其妙就赢了一个莫名其妙领域的比赛的莫名其妙的幸运者,我有充足的理由取索取合理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但是,这一次,我的时间属于学习。起床,早读,上课,补作业,午觉,上课,补作业,晚读,晚自习,看似单调的循环中,我依依不舍地掠过每个小节。 最后 $7$ 天一轮无课自习,同学们纷纷拿出厚重的积蓄,而我只有薄薄的不过 $100$ 套完成的卷子。从未写完过作业的我,真的几乎尽力了。 每次月考前,看着还没背透的提纲和古文,总想着 : 不怕,中考前我总会把这些都背得滚瓜烂熟吧。 这一次,中考真的要来了,而我仍然在书山中匆促翻看着。 考前的最后一个傍晚,和 $\rm clx$ 同学去田径场跑了最后的 $\rm 800m$。 在最后一个直道,我抬头望向空中交织成金焰的微云,顶风向终点冲刺。 田径场角落围墙外的小楼上,不知何时挂起了一对横幅 : 以笔为刃 只争朝夕 一朝梦达 南外必胜! 这份祝福,又有多少同学看到呢…… 第一科是语文,题型略微有变化,作文限定了书信体,和“自律”这一极小的切入点,这和往年省题宽泛的命题风格大不相同。 我惯于纵论诗词戏剧,不时议论抒情,但实干派的主题还真没有仔细钻研。 突然,我惊觉这一个月复习的脆弱 : 只写过两篇作文,考场上一旦无法熟练应对,崩盘在即。 于是,大概化用了《傅雷家书》中的一些观点,揉上平时的小见解,实例,写成了和老师汇报,谈心的信。 写完作文,还有 $9$ 分钟,此时还有整整一道 $10'$ 附加题空着。我丝毫不顾笔迹,草草写下答案。 余下的时间仅仅足够我把答题卡翻过来,毫无检查,铃声就响了。 这和网课二模的经历,一模一样啊。 晚自习时的针对复习时间,我踌躇不定,东翻西看,甚至没有月考前那样自如。 尽管如此,我还是平静地答完了 $7$ 科卷子。 接下来就是等待奇迹了。奇迹,都是真实而充满血泪的。 我并没有期望过命运的眷顾,大家在空间里刷高分喷雾,而我一言不发。 到了一切明晰而结束的日子,我在刷新了无数次之后,看见了自己的界面。屏蔽,是真的。 本市屏蔽 $100$ 名,我校本届占 $22$ 名,似乎我也不算完全的意料之外,但还是自觉惊险。 入学第一次月考,那个年级第 $90$ 的自己,曾想过今天吗? 最重要的是,我把心中的火焰传递下去了。 屏蔽真的决定很多,但不会决定一切。这是个沉重的话题。 那些与屏蔽失之交臂的同学,你们的未来,同样有无限可能,赢在高中。 - **静** > 静不是沉默的荒原,也不是冷漠的结界。 > 对幸运者来说,安宁便是静,岁月静好。 > 命运给予我多少平和,只需接受。 > 无论身处何方,仰望纯粹之上,便是静的天空。 中考,自招,紧接着便是 OI 集训。太快了。 什么时候有静的闲暇,什么时候来补吧。 咕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