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IP2020 懵逼记

command_block

2020-12-08 19:33:12

Personal

前情提要 : [CSP2020 懵逼记](https://www.luogu.com.cn/blog/command-block/csp2020-meng-bi-ji) NOI2020 有空再补。 # Day -25~-20 $\rm CSP2020$ 结束了,回归文化课一周…… 失踪人口的座位都被安排到最后一排了。 由于临近二检,课程大多是习题课,新课进度基本停滞。 主要是补理科作业,文科没精力去碰,感觉药丸。 # Day -18~-13 二轮停课,估摸着要翘掉二检。 教练发起了同学互测活动, $\color{blue}\rm performance$ 时好时坏,偶尔挂分。 ~~我自然当了鸽子,随便组了四道原题~~ 从参赛体验而言,确实受益颇多,更加了解同学们的风格。 做题方面,题源仍然是杂题,来者不拒,但是没有精力去探索不熟悉的领域。 # Day -12~-6 回头搞了搞数论和计数。 整理了一下筛子笔记,填坑学了手 $\rm Min_{25}$ ,上 $\rm 51nod$ 板刷数论题。 然后回头修了一下计数笔记,大概又增加了 $\rm 20Kb+$ 博客源码,学了点小科技,没敢做题。 找 $\rm EI$ 问了一个困扰许久的问题。(后来发现同届五月就会了一车人?) 停课期间北大来我们学校宣讲了……就在机房楼下的报告厅……然而我们根本不知道这事……教授和一群非 $\rm OIer$ 宣传了半天计算机系…… $\text{Day-6}$ 打了场月赛,发现 $\rm C$ 构造有点懵,但是 $\rm E$ 看起来挺裸的。评测机挂了差评。 下了课早早去体育馆占羽毛球场,不认识的人估计还以为我们是停课训练羽毛球的…… # Day -5~-1 机房中出现少量初中生后浪。不少正在谈论二检成绩,发现比当年的自己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最后几天迎来了连环模拟测,难度直逼省选季阴间模拟,全机房没有人 $100+$,我则是冲 $\rm T3$ 挂无的人下人。 有几场被后浪吊打了。 最后一场比较良心,但是 $\rm T4$ 丢了个围棋模拟题,搞了半天愣是看不懂体面,弃了。 最后两天没什么任务,于是就写了点 $\rm simple\ DP$ 题。 # Day 0 ~~机房内洋溢着快活的空气~~ 大家开始互奶考点,我奶了个字符串,然而满脑子是 $\rm SAM,Border$ 的怪论…… 大巴出发 $\rm 20min$ 后发现又回到了校门口(仅有一条双实线之隔),迫真 $\text{dfs-SPFA}$ (汗) 由于行李太多,并没有人同坐谈天,于是在车上睡了一觉。 起来发现 $\rm pb$ 在 $\rm Q$ 上找我,这咋和 $\rm ntf$ 上次的操作一样啊……还好我带了手机。 酒店在广州生物岛一栋大楼的 $\rm 47F$。 似乎也没有什么知识点可看的,晚上拿着手提无所事事,开了一把 $\rm MC$ 发现无法联机。 开了个新地图,居然莫名其妙发现了一个名为 $\rm home$ 的传送点,距离出生点 $\rm 338m$ (这难道是标准分?)。 具体位置在一条河流上方 $\rm y=80$ 处,暗示要跳水? 附近一座石山有三股水流,还有两股汇在一起……这又是什么意思啊(/yun) 白嫖了同学一杯泡面和半个烤鸡腿,真香!(嗝) # Day 1 (赛时) 早上被 $6:25$ 的闹钟唤醒,下意识把闹钟摁掉又睡了过去(喂你怎么那么熟练啊) 两个人醒来就是 $6:40$ 了,赶紧跑下去吃自助餐。 其他人都让师傅摊蛋煮面,我只能胡乱吃点自制三明治了事。(巨亏.jpg) 到了考场,发现 **I ❤ GF** 的雕塑还在校门口。 时间有点紧迫,取消了面基计划,看到自己的位置就赶紧跑了过去。 座位安排基本就是抽掉了所有 $\rm CSP$ 没过的人,于是很快就找到了原来的考场。 这里吐槽一句 : 阅览室布线没做防水工作,不允许选手携带液体入场,喝水要离座……对做题多少还是有些影响,毕竟口渴是真的不爽,喝水又要暂时放下思考和监考打招呼。 密码应该是 `1Xuan2Shou0JiaYou5` ,挺良心的,至少一次就输对了。 看了看题目,四道传统题,看来革新浪潮暂时还不至于淹没 $\rm NOIP$。 看了看包,发现 $\rm T3$ 有个 $\rm checker$ ,顿时人就不好了…… 大概瞅了瞅四道题,发现 $\rm T1$ 非常显然,后面的题都暂时没啥思路。$\rm T3/T4$ 好像都是自己不太擅长,没有系统训练的领域…… $\rm 15min$ 把 $\rm T1$ 搞了,寻思了一下会不会爆 `ll`,转而想到“这可是NOIP诶,出题人考高精不怕被D吗……不可能的啦……” $\rm T2$ 以为是 $\rm Border$ 论,写完 `KMP` 发现似乎看错题了。 又发现双哈希一下就是 $O(n\log n+n|\Sigma|)$ 的了,于是就写了,极限需要 $3s$,认了认了…… 中间浪费了挺多时间,写完已经将近 $\rm 1h20min$ 了。 权衡了一下 $\rm T3$ 和 $\rm T4$ ,还是决定服从题目原本的顺序,先开 $\rm T3$。虽然我生涯构造总数不超过 $10$,但是考场上做构造似乎一直还挺不错的。 先猜了一下复杂度,$O(n^2m)=50\times 50\times 400=10^6\geq 820000$ ,感觉不是这个复杂度,也许是大常数的 $O(nm\log n)$ 分治。 花了半小时编出来一个 $O(n^2m^2)$ 垃圾做法。 上个厕所喝口水冷静一下,突然想起 $\rm NOIDay2T1$ 的教训,于是去观察了一下大样例。 发现 $\rm std$ 的解法把一堆球向两堆中分拣,应该要根据球的颜色来决策。 然后开始胡分治,花了 $\rm 45min$ 胡了个大概,觉得很可行,边写边调,又发现巨大多细节(正解肯定不会这么复杂)……觉得这场恐怕是打崩了。 写了 $138$ 行之后终于通过了所有样例,又挂在了手造小数据上,调了片刻终于过了。 此时还剩下 $\rm 40min$ 左右,算了算 $\rm T3$ 发现刚好被卡常数了,可能变成四方暴力分,惨惨。 又瞎写了一些剪枝,估摸着跑个 $70$ 挺稳,其他就无能为力了。 看了看 $\rm T4$ 发现有 $\rm 15$ 分卑微暴力, $\rm 5min\ rush$ 了一个。 最后 $\rm 3min$ 看了看文件,没发现啥问题。 估分 $100+84+70+15=269$ ,也不知道是否达到了标准分。 # 赛后 去水群的时候得知 $\rm T1$ 需要高精度,我劝出题人耗子尾汁,好好反思! 不过好像全省没几个写高精度的,要挂大家一起挂。 $\rm T3$ 出题人果然是 `matthew99` ,~~他表示 T1 是个出题事故~~ 发现正解是 $O(n^2m)$ 卡常,真的震惊了……出题人表示本来是想放在 $\rm T2$ 的,早知道能分治加强一手丢 $\rm T4$ 算了。 发现了一车不同的分治,大家的常数从 $4\sim 6$ 不等,就我一个高达 $10$ qwq,还好拿到了 $70'$ 不然又是出题事故了…… 大概回想了一下 $\rm T2$ 发现 $\rm Border$ 论完全可搞,真是白学了…… $\rm T4$ 本以为暴力是 $15'$ ,没想到是 $30'$ ,还好最后几分钟写了。 最后官方数据测得 $90+80+70+30=270'$ ,整整齐齐不过一题的分数。 $\rm CSP+NOIP$ 是 $610$ ,大概在省里排 $6\sim 10$ 名的样子。 这一场发挥没有很惨烈的失误,但是时间分配上存在一些问题,而且白给了学过的知识点。 总的来说,有遗憾,但也未低于预期,这场比赛应该正代表了目前我(不挂分)的较客观的水平吧。 在思维题方面,虽然没有切实的大动作,但还是有所进步。很多大佬的游记中显示 $\rm 1h:T3$ (然后为其他题争取了大量时间),这表明我和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本校的同学们(乃至整个 GD 省)似乎发挥不是很好的样子。 接下来谈谈对题目本身的评价。 有挺多选手吐槽适应不了题目风格的转变,甚至直接指责命题工作出现严重问题,我认为这些反应欠缺一定的思考。 引进构造题和非传统题,确实是 $\rm OI$ 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趋势,并非受到出题人个人喜好的支配。 试题风格的转变也是早有预示的,并非一夜之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传统套路的权重,增添思维量,更有利于促进 $\rm OI$ 的丰富和发展。 与其垂首当下,不如去把握和开创自己和 $\rm OI$ 的明天! (~~当然,一些过分卡常卡精度的行为确实是人神共愤的~~) 本次命题也确实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我个人认为构造题的引入有些操之过急,很多选手根本没有相关做题经验,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 `checker` ,这中情况在部分考场中也没有得到妥善处置。 这些迹象表明,向所有能开 $\rm T3$ 的选手普及构造题的时机还未到来。 在看到新式题目为题目质量带来崭新标准的同时,也应考虑到革新本身的成本和群众基础。 此外,纵观本赛季 $\rm CSP/NOIP2020$ 的命题,八道题目中居然根本不含 $\rm DP,Tree$ 等等热门算法,这和近年 $\rm CSP2019(2Tree2DP),NOIP2018(3Tree3DP)$ 的风格大相径庭。 追求新标准,不一定要让旧体系完全失重,毕竟其中还倾付着许多 $\rm OIer$ 的多年汗水,在考场上对此给出忽视或否定的导向显然是不合理的。 题目的区分度也存在一定问题。 在往届联赛中,由于知识点较为经典,难度比较容易把控,梯度一般还算平缓。 本届 $\rm CSP$ 中,$\rm T1$ 对选手的发挥稳定性提出了一定要求,但是前两题对选手能力没有实质上的区分。 主要的区分度集中在 $\rm T3$ 上,而此题不强调算法积累,而是根据运算性质来解,区分能力存在缺陷。 $\rm T4$ 的 $70'$ 解法不算困难,但不知为何并没有很多人得到这档分数。 本届 $\rm NOIP$ 中,$\rm T1$ 对选手能力没有实质上的区分。 $\rm T2,T3,T4$ 分别考察了 周期/构造/(多项式)代数求和 等内容,较为超前。 $\rm T1T2/T3T4$ 之间也确实存在明显的难度断崖,得分情况的丰富程度可谓近年最低。 而且,两场比赛同时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 : 全暴力策略的得分远远高于预期。 观察 GD 省的两试排名表,能够发现,$\rm rk1\sim 15$ (大概是省队水平)的选手中,很大一部分是不重合的,甚至两试成绩差异非常大。这也表明了题目区分度低,革新过快导致选手发挥的不稳定性大大加剧。 但是,这些不足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本届出题人的工作失误,事实上,我认为出题人并不应该受到任何谴责。 (出题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做出了对 $\rm OI$ 的学术支持,有高水平且负责的出题人已经是一件幸事。试想若出题者都失去了时代的前端水平,让弱者去规范后来强者,必然引发更加严重的导向混乱和发展倒置) 这些事件,是 $\rm OI$ 知识体系快速发展中复杂问题积累的产物。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每个人都无法摆脱裹挟,但我们仍能够做出一些改变。 在大踏步开拓的同时,不仅要关注自己行进的高度,还要思索自己能为(可能是千千万万个)后来人留下些什么。 一时的灵感迸发可能只会带来惊鸿一瞥,而所有学者和诗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开拓一个崭新的领域,且让后人进入的时候,不需要花费太多灵感。 题目不是纯粹的艺术品,终将投向应用。 在赞叹流连于智慧的火花,思绪的曲折时,也请再加以留意 : 面对题目的人,需要更多丰富还是深刻。